教学案例分享

IBDP中文Lg&Lit | 情书、演讲进课堂 看什么是有效表达

发布时间:2019-08-06 15:36:54 作者:未知

“学这个有什么用?”——语言课程和人文课程经常面对这种不怀好意的提问。传统的语文老师从考试的角度考量可能并不很在意这个问题:一切以分数见分晓,你管它有没有用?当然,好老师会有高妙的说法:人文之用在于“无用之用”。但老郁要说的是,读好语言文学,读好人文社科,真的会有用!

《周易》里说“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如果说IBDP语言与文学课程的形而上之“道论”是敏锐的学科意识与宽厚的人文关怀,那么课程的形而下之“器用”则应当表现为:

培养学生合乎个体特征与时代特征的表达个性,对复杂情感和深刻思想的多元化言说手段,在基础之上丰富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
那么这和传统语文教学中的“表达”要求有什么实质不同呢:

1、“个体特征与时代特征”——“假大空”一律被屏蔽,教学中当然有底线,但没有违心的“政治正确”(Politically Correctness,指为了“正确”而故意表现得“正确”)

2、“多元化言说手段”——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,但是每一个人都能展现自己。好的表达手段是一种传播学意义上的绝妙戏法:书写、演讲、访谈对话、影视制作……孩子自己会挑一件上手的好戏法。我们要做的是给他(她)一次尝试。

3、“社会交往能力”—— 我们所教授的表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说学逗唱,也不仅仅是建立自己的“话语范式”,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明白什么叫“话语博弈”,这就是我们高大上的地方。

所以,特征化的表达个性、多元化的言说手段、社会交往能力——这些都直接指向人际交往与社会博弈的现实功能,也就是老郁所说的语言与文学课程的形而下之“器用”。话又说回来:达成以上这些“有用之用”,离不开敏锐的学科意识与宽厚的人文关怀(无用之用)。

以下是我们实践中两个案例,很能说明问题:

一、不要让心里话百转千回了——情书究竟怎么写?

好吧,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课题,但我的理由读者一定会认同:

1、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,无论是谁,总要学会理解异性;

2、我们其实无法阻止学生早恋,外压越大,结果往往越不理想;

3、所以我们需要和孩子对话:什么是美好的爱情?什么是责任、忍让与尊重?

1、  文本分析,引导切入,自由讨论

通过文本的细致分析,我们希望在以下命题上可以与孩子产生对话:爱情与人生、爱情与自我,爱的点点滴滴与爱的惊天动地。这些是最关键的。

文本

关于爱情的主题讨论

文本深入探究

A、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抉择:选择爱情?还是选择更重要的?

男性威权与价值理想、中国人的家国观

B、萧红《致萧军》

悖论:在爱情中的“自我”究竟是什么地位?坚持自我?放弃自我?

自在其美?还是因“他”而美?——女性的威权崇拜与弗洛伊德

C、许广平《致鲁迅》

比对:日常生活与海枯石烂,选择哪一种?

“革命想象”,一剂爱情的强心针。

D、徐志摩《致陆小曼》

吐槽:畸形恋爱与病态人格


2、那么这个课题怎么评估呢?当然是学以致用:

A) 首先当然是写情书,老郁的要求可不简单——综合四封情书的特点:要有故事、要有场景、要有诉说。要有自己的风格、要有“多元化的言说手段”——这一点往往很重要:究竟哪种字体最合适?信笺的样式与面貌是否要做一些处理?自己在信笺上是否要画一些萌萌的笨笨的图传达别样的情愫?打开信封的刹那间有没有惊喜?

B) 不愿意写情书怎么办?那么见证想象力的时刻来了——改写诗歌:舒婷的《致橡树》、刘大白的《邮吻》,注意要求:替换新的意象与关键词——什么你能够象征你的爱情?并且形成400字左右的诗评,解读自己的诗歌

C)诗也不会写,怎么办?那只能看你的唱功和演技了——改写一首流行歌曲歌词,拍摄并制止一个MV,担当主唱与主角,表现你的爱情观。并且形成400字的乐评,评论歌曲的演唱特点和MV效果。

3、总结与题外话:

爱情是人生的重大命题,无法回避,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真正的爱情是一个人真正的美”。这个课题在深层意义上希望学生爱情观的生长能够第一份养料,在“现实功能性”层面上,我们希望学生能直面内心中的真情实感,展示以文字为核心的表达感情的综合交往能力,漂亮的信封、好看的图画,感人的MV……只要用心,每个人都能说好自己的故事,每个人都能感动他人。

不要害怕这个课题会教坏学生,我们的学生没有那么容易被教坏。还有一定要注意,在相关作业中会涉及隐私,孩子因为信任,所以真诚以待,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孩子好好保守秘密。

二、让众人静静地聆听——演讲与话语博弈

不少人都认同应该为学生开设演讲课程,但是对于课程的意义恐怕语焉不详。老郁看来,在乔布斯和奥巴马之后,当下的演讲已经是结合应用心理学、接受美学与符号传播的个人综合交往能力的体现。

政治阐述、产品发布、商业营销……无论面对怎样的观众,在怎样的场合,有效积极地表达自己,由理入情地影响他人都是极为重要的,我们应该从即刻起,帮助学生建立营造自身的“话语范式”参与“话语博弈”的意识,这才是演讲课程的真谛所在。

结合学科课程中的“语言与语境”部分以及NLP课程的核心要素,我们开始实践历练学生话语权的这个课题:

1、视频文本分析与专项技能训练

视频文本

教学目标与专项训练

马云励志演讲

形体:

1、站姿走势与内在自信

2、表情眼神与深度对话

白岩松在耶鲁的演讲

内容:

1、故事的必要性

2、体验的生活化

3、幽默、亮点、金句

奥巴马在开学季的演讲

结构:

1、三三原则

2、递进与反证

陈丹青在北京论坛上的演讲

风格:

1、语言是风格的外在

2、底蕴是风格的内里

乔布斯Iphone4s发布会

身份

1、身份感如何营造

2、视图技术与仪式感

《赢在中国》总决赛——好大一出戏,看大佬(马云、柳传志、李静……)的话语博弈能力

2、演讲课程评估,以下课题选择其一,进行8分钟演讲——就是要玩起来:

A) 设定自己的身份是国家领导人,面对他国涉及我国人权问题的质疑,用8分钟演讲进行回应,国家荣辱就在此刻。

B) 设定自己的身份是新锐企业家,正在筹备重要的新品发布会,你将有8分钟时间介绍新产品,成败胜负在此一举。

C)设定自己的身份是前卫艺术家,在顶级艺术盛会上,著名评论家极端贬低你的作品,你有8分钟时间为自己辩护,全场在等你展现真我。

D) 设定自己的身份已经为人父母,昨天刚刚和孩子吵过架,浪漫如你决定为孩子留一段8分钟的视频,等孩子18岁的时候作为成年礼物送给他,你会对你的孩子说什么呢?

**注意:评估的重点不是文字稿件,是营造身份与权威、把控受众与氛围、传达感情比表达信息要重要得多。

3、总结与题外话:

我们利用经典演讲的视频,进行演讲要素的提炼和解读,并且专项训练马上跟进,学生不仅会获得生动有趣的解读、而且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技能。

需要强调的是:在相关演讲视频的解读过程中,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建立“话语博弈”的现代行为意识。总之,学而时习,妙趣横生,不亦乐乎。

老郁的题外话:《张泉灵在08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上的演讲》以及《张泉灵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》一直深受老郁敬畏。无论你是否教授这一课程,请一定让学生聆听。

通过就是以上“情书怎么写”和“演讲与话语博弈”两个课题,以下是老郁由此进行的一些反思:

都说IB课程体系庞大、内容精深,但至少在语言学科领域内,我认为是有缺憾的。缺憾就在于技能训练往往不到位,IBDP课程对于怎样锻炼学生的表达并没非常刻意地进行强调。

我们不愿意走传统语文教育的老路,所以我们根据IB课程的要求,融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创制了这些课题,这也是平和学校在革新课程体系过程中一次指向“功能性”的外向拓展。而且以上这看似热闹的评估其实一点也不胡闹,如果做好完全符合甚至超越语言与文学课程大纲中对于“创新写作”和“口头表达”的评估要求,对于这一点老郁很有信心。

老郁总觉得,语言文学课程尽管有其高冷的审美与学术的一面,但更应该接接地气,直接对话社会与生活,直接满足现实的功能性需求。所以这样的课程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;另一方面也是语言文学课程自身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尝试。

640.webp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