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案例分享

IB PYP 小学教学1——当IB遇到中国文化

发布时间:2019-08-06 16:02:18 作者:未知

23.jpg

在IB的PYP教学阶段,学生对8个Concepts(概念)的理解有助于其顺利实现IB小学阶段的目标。在上海协和双语学校虹桥校区国际部,MsAngel Yang老师采用了中国古老的故事以及唐诗宋词来教授8个概念,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了PYP中的8个概念的含义,同时也潜移化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,可谓一举两得。

一、故事中的CONCEPT

中国很多古老的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,有些和PYP中的8个CONCEPT(分别是:形成、功能、原因、变化、联系、观点、责任、反思。)其实是不谋而合的。在新学年的开学第一周,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8个CONCEPT,我们开设了一堂别开生动的关于CONCEPT的探究课。

第一个环节:看图说话

首先呈现给学生不同的图片,每个图片分别是一个寓言故事,学生观察并讨论故事的大意,中国籍的学生不难理解故事大意,外籍学生通过同伴解释和图片观察也能说得出来故事的主要內容。

一日三省

后羿射日

第二个环节:寻找CONCEPT

在学生对故事大意都十分清楚之后,根据故事主题选择最合适的CONCEPT进行匹配,并陈述理由,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可以给出多种不同的答案,只要解释合理。这个环节的训练,对学生在做小学学习成果展时为自己的主题选择CONCEPT非常有帮助。

在讨论 “盲人摸象”这个故事所蕴含的CONCEPT时,说得最多的便是“perspective(观点)、connection(联系)。”每个人摸到大象身体的某一部分,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,这就是“perspective(观点)。”而每一个部分又相互联系,构成了大象这样的一个整体,反应出来的是“connection(联系)”和”FORM(形式)”这个概念。

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是个寓言故事,表达了事物之间的联系(connection)和因果关系(causation)以及水能灭火的功能(function)。高年级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理解。在介绍孔子弟子曾子的“一日三省”的故事时,可以从“省”的读音和意思入手,不难得出“reflection”这样一个CONCEPT。“刻舟求剑”表达的是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而不能静止地看问题,蕴涵了“change 变化”这样的一个概念。“后羿射日”的故事表达的是责任心(responsibility)这样一个CONCEPT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成语故事可以引用到探究课上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年级灵活使用。

第三个环节:巩固和迁移

为了进一步巩固对CONCEPT的理解,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含有CONCEPT的类似的成语故事或者中外的名人名言、俚语等等,加强对CONCEPT的灵活使用,以增强学习效果。

二、唐诗宋词中的CONCEPT

古诗词一直是中华民族之瑰宝,炎黄子孙的根。古诗不仅优美,同样也蕴涵着很多哲学道理,其中有些诗句所表达的含义与PYP的8个概念十分吻合。通常在学期末,为了进一部巩固学生对CONCEPT的理解和运用,结合中文课上的古诗教学,学生要在唐诗宋词中寻到匹配的CONCEPT。

Step one:唐诗宋词赏析

每学期开始,老师结合中文课本为学生挑选一些课外的唐诗宋词进行阅读。学生每个月都有自己的唐诗宋词清单,其中包括必选和任选两项。必选的是课本内出现的,任选的是根据自己喜好和水平来选择。当月内要逐步完成背诵、默写、写赏析、口头报告的任务。

Step two:寻找CONCEPT

在每学期期末,学生复习本学期所有课内外积累的唐诗宋词篇目,然后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开展“我的唐诗宋词”这样的一个活动,要求学生介绍解释自己任选的古诗词。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观察每个古诗对应的图画,寻找其中蕴含的CONCEPT。这就要求老师在列背诵清单时做到心中有数,尽量把那些典型的和CONCEPT十分匹配的古诗提供给学生。

29.jpg

比如说《题西林壁》中的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蕴涵了“变化、观点”的道理;《惠崇春江晚景 》中的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表达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道理;《水调歌头》里的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蕴含了“变化、观点”这两个CONCEPT。

类似的例子其实很多,倘若老师能灵活运用这些优秀的古诗到PYP的教学中,不仅是一种创新,对PYP教学的本土化也将会有一定的促进。

640.webp.jpg